Search

由中船最新的海工船合約,看海事工程與台灣(一)

瓦錫蘭技術集團在大型風電場主安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由中船最新的海工船合約,看海事工程與台灣(一)

瓦錫蘭技術集團在大型風電場主安裝船(MIV)將在台灣中船CSBC造船廠建造,由CSBC和比利時DEME Group擁有合資公司CDWE(CSBC-DEME Wind Engineering)該訂單于四月簽訂。瓦錫蘭設備計劃於2021年交付,該船有望於2023年在台灣海峽開始運營。這將有助於提高台灣的風力發電能力,從而幫助政府計劃實現其20%的能源份額來自於2025年可再生能源。

海事工程在台灣之開展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,但是對台灣之影響卻是廣泛而深遠的.主要的問題來自以下幾個方面:
(1) 行政組織權責與法規(大腦)
(2) 實務需要與”現有法規”間在時間上的競爭(關節)
(3) 少子化帶來的海運人力結構之排擠效應(末梢神經)

現勢情況的需求:
(a)行政組織間橫向的溝通與整合,行政組織內國內法的快速修訂與適用
(b)外國新的工技在省錢,高效的需求下不斷的湧入(如DP,AHTS,MIV電腦與船舶的操控,保險公司對管理體系之要求與檢驗,安全在文化上的差異,…)
(c)位居關節位置的”國內海工船公司”的結構與作用
(d)一線海工作業船船員之”跨躍”

由下而上先談談海工船員:
對台灣年輕一代的船員來說,海上風力發電是政府新闢出的一條”生涯路徑”,在後有國際廉價船員,前有船籍國國旗及語文障礙的夾擊下,政府一條”海工船隻國輪優先”的規定,真是柳暗花明.”但是囿於:
(1) 外籍承包商限於法規雇用台灣船員之後,多是拿來結關用的,船一出港,駕駛台五上五下,全換老外在操縱與操作,在這種情況下台灣船副們是”書生變水手”無奈與失望的.
(2) 一等船副在大船上學的是航海與管理,海工作業船需要的是”船舶操縱”與電腦系統,其間的落差就像美食評論家與大廚,如果能快速上手學習,以台灣人的智慧應不是難事,可惜連機會都可望不可及.
(3) 船副們在心理與文化上的”躍進”是突破的第一步,要知道海工作業船,從最基本的”海上計程車”(CTV)造價都是億元起跳,船舶操縱之外的甲板工作(如AHTS)在作業安全上更是重中之重.目前的不懂只是”再學”,將來的不懂則牽扯”人命與財產”,海工船的船副,要從”水手長”做起的,這點千萬要克服”士大夫”的觀念!,以後海工業的地基是建立在你們現在的努力與苦力之上.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在台灣,不提倡海洋文化,是辜負了這塊土地,也糟蹋了她所提供的養分,視野及發展. "海洋首都的航海家"(Navigator in Kaohsiung)成立的主旨,在於為下代找出通往"藍海"之路
View all posts